经济的发展, 雕塑公司 制造的城市雕塑也逐步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种享受,这给公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同时也为城市雕塑提供了自身发展的舞台。
在现代都市中公共艺术呈现为多种形态:在其实体对空间的占有、围合或点缀上,可以是群体性或单体的雕塑、壁画、装置性作品、纤维艺术、铺地艺 术、综合效果的声光艺术品,甚至建筑物本身;也可以是经过精心创意制作的并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性的一组水体装置、一片绿荫或几条座椅、一个候车亭与几个电 话亭、一盏路灯与几个垃圾箱,甚至是一组社区单位的指示牌等,它们在成为艺术品的同时,可随时给予居民、旅游者、行人、情侣、老人、儿童以观赏、休息、交 流、嬉戏的满足。
作为公共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城市雕塑,是指人类在公共群体严肃而稳定的社会结构秩序中,在城市的公共空间环境里,以天然或人工材料加工、合 成,占有三维空间的、蕴涵精神功能的人工制品。城市雕塑有庄严宏伟的纪念碑,也有寓意深刻、情调优美的小品雕塑;既有表现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也有情趣 毕现的动物,它们代表一座城市的历史积淀、文明神韵,记录着时代政治、文化的浮沉、变幻,作为物化的历史与文化,与建筑一道成为城市沧桑的见证者。优秀的 城市雕塑是“时代精神的凝聚”,被誉为城市的灵魂和“会说话的眼睛”。
一个城市的雕塑艺术面貌良莠的关键,不仅仅在于其题材、意蕴、构思与艺术表现水平的高低,而更在于能否与城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得益彰,是 否与大众相亲和并产生互动。只有对城市雕塑给予更多的人文、生态价值的关注和呵护,使其更具有亲和力,才能使城市更具人性,更符合今天大众对大人文环境的 审美要求。
一、城市雕塑与自然、人文环境的融合
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演进,人的生存空间正在发生质与量的变化。人类日益重视被自己忽略、破坏的生态环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存共生 关系。城市雕塑应秉承中国传统美学的自然和谐美,使雕塑与环境无论从艺术上,还是从开放式的人居环境的角度都能形成一种融洽与和谐的关系。因此,如何处理 好城市雕塑与它所处的地域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是影响雕塑与环境结合成败的关键。绝不能把城市雕塑仅仅当作城市的“花边”、“题花”、“附属”的东西,而 应在设计时认真地了解、分析、研究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地理环境、经济基础、风土人情以及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努力使城市雕塑与城市建筑、人文景观和 自然景观有机结合,浑然一体,使人们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启迪。
艺术作为抒发情感的特殊方式,因地域文化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地域文化和民族的气质与个性导致了审美认识和审美理想的差异,从而在这种特殊的审 美理想追求中,建构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然而,综观我国近些年建立的城市雕塑,具有民族艺术语言、鲜明个性特色的作品并不多见。相当一部分作品给 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有些甚至就是一个圆或柱的组合,置于任何环境均可的“通用品”;更有甚者在一种造型上,根据业主的需要进行局部的增减,批量制作,作品 的名称也可随需而定。业主只当是件称心的“艺术品”,殊不知它既不能反映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不能反映一定的审美理想,更不要谈与环境的和谐协 调。反映出的只是业主审美水平的低下,让人对此扼腕叹息,议论纷纷。
二、城市雕塑与大众的亲和
公共艺术创意之初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起与公众亲和、密切相融而生动的观赏模式,使观者和‘介入’其间者与艺术之间的主客体界面趋于淡 化,而在这当中使观者的内在情感趋于愉乐与提升,使得公共艺术成为提供给公众自由参观,或可触摸、依偎、甚至于攀缘其间的展示形态,以缓解城市高密度、高 层化建筑群构成的居住和办公环境对人造成的压抑和排斥,从而成为一种公众性的生活的艺术”。城市雕塑作为公共艺术的一种代表性形式更要注重其亲和力的表 现。雕塑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强调雕塑作品与社会生活的融洽,强调作品与普通人生活情感的表达,强调观者对雕塑的观看、触摸和参与,简单地说就是让雕塑不仅 仅塑造社会生活激昂高亢的瞬间,也要表现平凡朴实的生活;不仅仅表现英雄伟人的丰功伟绩,也要记述普通老百姓不足以炫耀,但却实实在在如影随形的喜怒哀 乐;也让人们不仅仅站在远处仰视作品,也能深入其中,通过触摸感知参与、发挥作品无尽的深意,从而让观者与创作者实现心灵和情感的互通,共同推进城市雕塑 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雕塑的亲和力便是作品的生命力,那些亲切的、充满人文色彩的、真实自然的作品才是广大群众的需求,也才是我们生活真实的表 露。回顾人们印象深刻的城市雕塑作品无一不是生动、亲切的,能使人们产生共鸣的。
网址:http://tianmugongsi123.kuqiw.cn/news/itemid-2160460.shtml